教育改革考试不该成为“背锅侠”
今年, “双减”出台给教育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,而伴随着这场改变的,是低学历降低了考试频率,叫停了各类“重点班”,弱化分数的考核,也引发了社会热议
今年, “双减”出台给教育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,而伴随着这场改变的,是低学历降低了考试频率,叫停了各类“重点班”,弱化分数的考核,也引发了社会热议。
最为惹眼的恐怕是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,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1次期末考试。如此一来,也让许多家长担忧,孩子的学习情况,靠什么检验?
有家长表示,这样的情况下,学校的检验任务,最终会落到家长的身上。也就是说,家长可以不用看作业,但是却不得不为孩子的学习情况操心。毕竟,孩子的知识点掌握情况,需要通过一些练习来测试,如果反馈机制设置的时间过长,很有可能影响矫正的效力。
当然,还有一些家长怀疑这样政策设置的科学性,毕竟划分考试的年级,很难让人理解为什么不是一年级,而是一二年级?
除此之外,职普分流再次让家长变得焦虑。虽然,当前小学升初中不用考试,可是初中升高中出现了职普分流,算是给“温水煮青蛙”的孩子们迎头一棒。实际上,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中,一些孩子可能放松学习,其中不乏聪明的孩子。然而,面对突然的急刹车,可能难免让一些原本可以成为“国家栋梁”的孩子,失去了成才的机会。
当然,有人也指出了小学阶段的排名和成绩,对一个人的成长并没有实质性意义。这样的论点似乎很正确,那么初中排名和成绩有没有意义?而且这种有没有意义,又是从什么方面考量的,依据是什么?
或许,中国一些专家最喜欢就是拿国外一些国家怎么做来举例,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。诚然,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也是一种方法,但是有些专家总是强调某些国家教育方面的优秀之处,却少有谈及其不足之处。
众所周知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。当一些专家谈及别人经验的时候,过分去宣扬其成功之处,而对于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。这其中要么是了解得不够深刻,要么就是因为其他原因。
笔者以为其他国家的政策可以借鉴,但是一定要进行中国化,要符合中国的国情,而不是“照搬”。尤其是教育方面的政策,我们不能只是看到其他国家教育制度的优势,同样也应该看到不足。
就如分数一样。完全否定分数的价值,是否正确,其实也有待商榷。毕竟,存在竞争必然会导致一定的差异,出现优劣。或许,我们说人生来享有的社会权利应该是平等的,但是人生下来就或多或少存在差异,这既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,也是大自然的奥妙之处。正因为如此,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也应该正视,而不是“逃避”。或许,我们应该“弱化分数”,但是完全否定分数不应该,也不现实。毕竟,我们的职普分流也离不开分数的考量,高考也离不开分数的考量。
那么,考试作为一项监测工具,工具会有错么?显然问题应该是出在用工具的人身上。“双减”是减负,但是绝不是“减质量”,而且不但不能“减质量”,还要增加“质量”。可是这样的问题摆在每一位校长的面前,孩子“减负”的同时,如何提升孩子学习的质量?恐怕这样的任务,还任重道远。
目前看来,学校的校长成为了落实“双减”政策的重要人员,至少不是谁都能当学校校长,优秀的校长候选人如何脱颖而出,也成为了一个问题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处理。联系QQ:1640731186